衡阳师范学院:用好红色校史文化的“传家宝” | 教育强国看湖南·高校行㉓

时间:2025-02-18 来源:湖南教育新闻网

分享到

【编者按建设教育强国,使命光荣、责任在肩。在新时代的壮阔征程中,湖南以坚定的决心和不懈的努力书写教育华章,为建设教育强国贡献湖湘力量。日前,湖南省教育厅融媒体矩阵推出“奋进在教育强省大路上”专栏,全方位、多角度、大力度报道湖南教育战线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新征程上的新举措、新成就、新气象。

“奋进在教育强省大路上”专栏之“教育强国看湖南·市州行/高校行”系列,通过图文报道的方式,巡礼式宣传各地各校在教育改革发展中的格局性变化和跨越式成就。

教育强国看湖南·高校行㉓

衡阳师范学院:用好红色校史文化的“传家宝”

2024年12月30日,由衡阳师范学院和省教育电视台联合录制的“奋斗青春号”大思政课——《青春之花 开遍山野》在全网播出。大课在线观看人数达2万余人,点赞量达5.8万。

2024年11月衡阳师范学院拍摄“奋斗青春号”大思政课“青春之花 开遍山野”

这堂课以“三封信”为引,追溯学校在120年办学历史中的红色传承之路,呈现了140多位革命校友的理想信念,展示了衡师学子在扎根基层、服务乡村教育中的感人故事。一位学生表示:“基层需要大学生,更需要师范生。我们要用知识改变乡村孩子的未来。”

从1904年建立的南路师范学堂到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再到今天的衡阳师范学院,学校始终将红色基因传承作为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充分挖掘校史中的红色文化元素,用好红色校史文化这份“传家宝”,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开展红色文化育人。

■ 红色校史文化是办学治校的精神动力

坐落在东校区的衡阳师范学院校史馆,是2024年建立的。走进衡阳师范学院校史馆,序厅的正前方是融合了红色文化、湖湘文化和师范文化的浮雕艺术墙。艺术墙左边由“石鼓七贤”和“船山先生”共8位人物像及“南学津梁”校门图构成。正中间的场景画,还原了青年毛泽东在学校作题为《社会主义》演讲时的场景,彰显了学校作为湘南革命策源地的重要地位。

这是衡阳师范学院环境育人的缩影。近年来,衡阳师范学院打造了"湘南第一党支部"中共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支部革命历史陈列室、“红色文化育人”成果展馆两个校内主题馆,同时在校园规划与建设中巧妙融入红色校史元素,积极打造以“红色”为主题的校园环境,用革命校友名字命名校园道路、楼栋及景观建筑,围绕校园中心湖区打造“红色长廊”,打造一批体现红色文化传承的校园雕塑,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良性育人氛围。

除了打造校园环境,衡阳师范学院还通过红色剧目、红色网站、红色活动等载体,推出“红色书目品读分享”“红色经典朗诵”“红色影视作品展播”“红色故事大赛”“红歌会”等,打造“读有红色书目、看有红色展馆、讲有红色故事、唱有红色歌谣、诵有红色经典、观有红色影视、演有红色剧目、赛有红色项目、学有红色典型”的红色校史文化“立体育人工程”,使红色文化育人有形化、系统化、趣味化。

衡阳师范学院在西校区“湘南第一党支部”前开展“大手牵小手”红色故事宣讲活动

■ 红色校史文化是教育教学的重要支撑

衡阳师范学院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通过挖掘红色资源精华,打破红色文化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的“孤岛效应”,以通识课、专业课、选修课等形式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形成了立体式、特色化的红色文化课程体系。

学校不仅开设了《红色校史文化》特色课程,开发红色故事、红色歌曲、红色诗词、红色家书选编等校本教材,还推出红色师范卓越教师培养班,建设音乐党史课、美术党史课等精品课程,把革命传统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贯穿于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离校的始终。

同时,学校积极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成立课程思政示范中心,开展“金课”建设,将红色校史文化融入入学教育、入职培训课、开学第一课、毕业最后一课、党团课和主题党日活动等,每年新生和新入职教职工都要接受专题教育,在强化价值引领中坚定理想信念和教育情怀,弘扬教育家精神。

为了确保学习成果入脑入心,学校建立了红色课程学分认定体系,确保学生必须完成一定学分的红色课程学习。完善《本科生综合素质测评方法》,把参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竞赛纳入学科竞赛范畴。通过学分激励,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红色课程学习和相关活动。通过学分杠杆作用,引导学生积极投入红色课程学习及相关活动。

■ 红色校史文化是青年学生的自觉追求

衡阳有一所偏远的乡村小学——妙溪小学。在妙溪小学这样的偏远山区学校,很多孩子的父母都在外打工,家里只有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陪伴,全校三十二个学生中,有二十八九个是留守儿童,各种各样的问题也随之而来。

妙溪小学的校长宁丹,毕业于衡阳师范学院,6年前来到妙溪小学任教。随着对孩子们的了解越来越多,宁丹很想要改变孩子们的状况。宁丹想到,或许可以在学校引入音乐公益课,用音乐来打开孩子们的内心世界。

于是,宁丹和音乐教师一起在学校组建了一支摇滚乐队,带着大山里的孩子们实现音乐梦想。妙溪小学的“一起乐队”被中央电视台《24小时》栏目、被新华社、北京青年报、湖南日报、湖南电视台等媒体报道。2024年12月31日,宁丹被评为年度“十大教育新闻人物”。

作为湘南地区唯一的一所师范学校,多年来,衡阳师范学院一批又一批师范毕业生像宁丹一样选择回到乡村,接续托起山里少年的梦想。

近15年,两万余名乡村公费师范生从这里走出,他们扎根基层,奔赴教育资源最为匮乏之地,成为补充师资力量的生力军,以师者之爱点亮乡村孩子的心灵之灯,用青春书写教育华章。

每年,衡阳师范学院都会开展“榜样的力量”评选表彰,涌现出“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全国“十大孝心大使”、体育学院见义勇为群体等优秀学生,涌现出始终扎根基础教育的“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一大批先进典型。

衡阳师范学院“寻访红色学长 传承红色基因”实践团队走进蒋先云同志故居

在红色文化的滋润和感召下,“扎根服务基层、到艰苦地方去”成为毕业生的一种“时尚”。用人单位普遍赞誉学校毕业生“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具有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担当、特别能奉献的优秀品质。”

衡阳师范学院自1904年创办以来,倡“南学津梁”之旨,在120年的时间长轴里,红色校史文化是衡阳师范学院的精神脊梁。从烽火岁月中秉持教育初心,到和平年代里传承红色基因,它一路相伴。展望未来,衡阳师范学院将以史为鉴,不断深挖红色内涵,让这珍贵 “传家宝” 世代流芳,培育出更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

责编:梁媛 编辑:龚若丹

来源:湖南教育新闻网

友情链接